陈思和:两三岁起少儿图书馆就是最神圣和快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生于上海,长于上海,近七十年的时光里即使是出国访学也都在半年以内。说到家乡上海,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思和有着话不尽的主题。陈思和祖籍广东番禺,他的父亲一代甚至更早的祖辈那代就生活在上海。1977年高考恢复,陈思和被复旦大学中文系录取。自此,他的人生轨迹就一直在校园里,刻苦求学、留校任教,转眼四十四年。
编辑:卫中
陈思和表示,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上海,特别是近四十年上海给大家的感受,那就是变化——不停的变化,不间断的变化,时刻都在涌动着的变化。这种变化感是中国别的城市无法比拟的。而这份变化背后其实恰恰是上海文化的本质——开放。她愿意去吸纳所有文明的、先进的元素,为自己所用,成就一座城市的美好。这座城市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惊喜,我为这座城市感到骄傲。
责任编辑:邢晓芳
承载了陈思和最多上海记忆的地方要属杨浦。求学复旦,任教复旦,自1978年4月,陈思和他也在这片土地上见证了杨浦的巨变。陈思和认为,现代都市的标准,上海文化的特点涉及到现代性,包括先进的现代化消费与现代化生产。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消费增加又促进了生产。,这块现代化生产在杨浦体现得非常充沛,杨树浦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发电厂、第一个自来水厂……上世纪三十年代,一条条管道将现代化文明输送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成就了上海的灯红酒绿。而今天,这片“工业锈带“已经变身”生活秀带“,休闲的气氛里,依然可以感到这座城市蓬勃大气,阳刚雄壮的城市精神气,这在别处很难有这样深刻的感受。
陈思和与阅读、与图书馆有着不解之缘。在就读复旦大学之前,他就分配在淮海街道图书馆;2014年至2022年,陈思和又担任复旦图书馆馆长。深藏在他记忆深处的还有一所特别的图书馆——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在他两三岁的时候,就最喜欢去祖母家附近位于南京西路的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里看书,他至今记得小小的自己站在木头书架前的震撼,也记得翻阅一本本书时的入迷与快乐。他尤其喜欢翻阅中国第一本儿童杂志《小朋友》,哪怕不识字也可以看看图片。“上海的小朋友很有福气,可以最先获取这样丰富的知识”。近半个世纪后,当陈思和在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的典藏馆里再次抚摸到泛黄的接近百年历史的《小朋友》珍藏本,他感慨万千。而这座城市里大大小小的品味独特的书店也成为他热爱这座城市的理由。“随时可以坐下来,翻几页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夜景
文章来源:《图书馆论坛》 网址: http://www.tsgltzz.cn/zonghexinwen/2022/0720/2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