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改变了我的生活(李超蕊)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广东省深圳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还仅仅局限于读者到馆借阅图书,而如今,公共图书馆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又实现了网上办理、远程借阅、数字资源共享化,使市民在家就可以看到想看的书,学到想学的课,了解到当地的风俗文化与历史变迁,极大地便利了读者的生活。
还记得小时候市里只有一个图书馆,坐公交车得半个小时才到,那时喜欢看绘本故事的我只有到了周末,父母时间宽裕的时候才能去。当时图书馆的规定是每人每月限借五本,父母工作都比较辛苦,有的时候就跟我商量:“姑娘啊,咱们这次去图书馆直接借五本好不好啊?”绘本那种图画书总是很快就能看完的,然后我就隔三差五地跑到日历跟前数距离能借新书的日子还有几天。
后来,市里不仅仅只有这一个图书馆了,我们区也兴建了自己的图书馆,虽然规模不及市里的总馆,但是离家要近了许多,路上用时从半个小时变成了十几分钟。这时自己已经十三岁了,即使父母抽不出时间,我也可以一个人去图书馆了。有时候父母加班,自己放学吃完晚饭也会来图书馆看会儿书,或者到图书馆的自习室写会儿作业,因此认识了几个同样爱看书的小伙伴,其中还有两位朋友就住在我家旁边的小区,打那以后我们经常结伴而行,寒暑假时还互相去对方家里做客。
2012年,市里的“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平台正式启用,随便到哪家图书馆,都可以搜索、借阅整个城市的图书资源,街道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也在那几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下班回到小区,路过社区图书馆门口,就看见一些放学归来的孩子们一个又一个地进去看书写作业了。社区图书馆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方便市民就近阅读的场所。公共图书馆发生的这些变化不仅仅让读者们看书更方便了,也让家长们更轻松更放心了。
读者证、续借等手续的办理方式,也在不断优化,以前必须到馆才能办理,现在好了,只要登录图书馆网站,在网上就可以将这些事情轻松办理,再也不用冒着暴雨、顶着烈日了。
公共图书馆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线上服务,还体现在线下服务的拓展上:创客空间、体验活动、民俗展览、亲子阅读……在这些线下活动里,青年人结识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居民们直观感受到了深圳独特的地域文化,父母与孩子有了更多的沟通与陪伴……
如今,深圳的公共图书馆已经不再是一栋建筑、一个场馆,而是一片区域、一个网络,是一个馆藏越来越丰富、数字资源越来越多元化的知识宝库,它充实着我的闲暇生活,让我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里认识了各种志趣相投的朋友,在我的学习与职业追求的道路上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深圳“图书馆之城”仍在不断建设着,我的生活也将继续变化着。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
责任编辑:王雨馨(小)
作者/来源:资溪县融媒体中心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图书馆论坛》 网址: http://www.tsgltzz.cn/zonghexinwen/2021/0501/1216.html